院长信箱
联系我们
English
Menu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组织机构
系所中心
师资力量
师资队伍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学术学位)
硕士生导师(专业学位)
退休教师
教学管理
本科生管理
研究生管理
MPA管理
实验室管理
学术科研
学术活动
科研成果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分党校
关工委
工会
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
校友之家
学术科研
科研动态
在研项目
成果一览
站内搜索
热点新闻
公共管理学院赴中共湖南省委全面从严治党教育中心开展廉政教育
2025-04-21
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提升...
最新公告
关于2024-2025学年度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公共管理学院名单公示
2025-04-22
根据《关于评选2024-2025学年度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的通知》的...
科研动态
首页
>>
学术科研
>>
科研成果
>>
科研动态
>> 正文
徐陶副教授在《文史哲》发表《儒学与现代性关系之论争:西方视角的范式转换》
发布时间:2021-11-01 作者:梁振神 来源: 浏览次数:
我院徐陶副教授在《文史哲》2021年05期,发表《儒学与现代性关系之论争:西方视角的范式转换》一文。
摘要:儒学与现代性之关系问题肇始于韦伯的宗教社会学
,在韦伯"儒学阻碍中国现代转型"的观点基础上,费正清和列文森先后提出了"冲击-
反应模式
"和"传统-
近代模式
",其理论预设是"现代化即西方化"。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则根据中国内部历史进程来探讨中国现代转型,提出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中国中心论",并且在批判"现代化即西方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文明论"。西方学者还对于儒学的现代转型以及儒学的当代定位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儒学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潜在的促进作用,并且对如何构建儒家式的现代化提出了若干意见。西方学者的他者之镜可以提供一种参照和启示,但是我们更需要做的是立足于我们自身的现实语境,发挥探究精神,探索如何利用儒学资源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儒学
; 现代性; 西方中心论; 文化复兴; 韦伯范式
上一篇:
徐陶副教授在《美育学刊》发表《回归生活实践——现代性视域中杜威的时间观念及其美学意蕴》
下一篇:
吕鹏教授在《晋阳学刊》发表《美国城镇化历史进程与路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