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热点新闻
2024-11-02
2024年11月1日至2日,城乡公共治理学科建设工作组第三次工作会议暨第七...
最新公告
2024-11-01
      根据《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关于对中南大学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
学生工作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工作 >> 正文

追随心中热爱勇敢奔跑——记2021届优秀毕业生冯凯琳

发布时间:2021-07-31    作者:梁振神    来源:     浏览次数:


“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校训为指导,追随心中热爱勇敢奔跑,以91.97的高分夺得我院2017级社会学本科专业第一名,她就是冯凯琳,2021届优秀毕业生,现已保送中山大学研究生。

 

研究经历

1.2020 年 6 月-2021 年 5 月2019,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丨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网络舆情“塔西佗陷阱”的生成研究;

2.2019 年 4 月-2020 年 5 月,2019“五高杯”大学生创新项目丨有梦想的咸鱼:青年丧文化符号隐喻分析 ;

3.2018 年 12 月-2020 年 5 月,2019 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丨兴起与围困:乡村振兴背景下 CSA 的本土化发展 ;

4.2018 年 7 月-2018 年 8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 | 2019“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 。

 

课外活动

1.20203月至今 ,青年NGO组织社会责任家SRP) 采写部成员

2.20207-20208月,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商旅发展中心 特约记者

3.20187-20188月,赴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区水口镇中心小学支教 支教队宣传员、教研活动教务主任 。

 

其他信息

1.语言:中文-母语、英语-流利(CET6

2.技能:Microsoft Office 办公软件、Adobe PhotoshopEpidataSPSSSQL

3.社会工作:中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阳光支教部副部长

4.爱好:志愿活动、阅读、游泳、音乐创作演唱

关于读研的看法

冯凯琳入学的时候就有读研的想法,大一的时候其实比较倾向于申请国外学校,因此那时想先给自己打下扎实的基础——听课一丝不苟做笔记,每天晚上回寝室整理当天的笔记,去图书馆看完老师推荐的书,晚上或洗澡的时候有时间就琢磨高数的图形和公式是什么意思,到了考试自然而然就有了比较好的结果。虽然冯凯琳那时就知道有“保研”的政策,但感觉它离还比较遥远,所以大一大二一直是顺其自然的心态。

是大二下、大三成绩稳定了才想着可以走国内升学这条路,那时也开始选学校和专业。

如果说有什么准备的话,伴随课堂的理论梳理,几年的阅读和在生活每一天对自己的反思和对社会的思考都是保研的铺垫,只是觉得,把自己喜欢的、应该做的做到极致就好了,所以能保研,觉得是积累,是“水到渠成”,是尽人事之后的“天命”。

 

关于课题的建议

是大二和同学尝试做课题,大三开始自己负责项目,从目的意义上看,拿到的“成果”比起其他人,数量上肯定是少的,至少能保证自己认真参与的两个项目都是站在现有水平上尽力做好的。

个人并不鼓励为了简历好看参加比赛和做课题,冯凯琳认为,社科要先把基础打好,把自己的理论框架建立起来,才有底气做研究,研究是个观点输出的过程,而本科阶段,我们需要大量知识输入,把时间放在为了做课题而做课题的盲目摸索和迷茫上,会牺牲了自我沉淀的珍贵时间;如果你真的对一个问题很感兴趣,课题研究会是你深度挖掘的契机,你可以借机了解与这个问题相关的书籍,通过体系化阅读后形成你的理解,再结合具体问题做研究。

做课题和读书不能分开,但是读书不一定即刻有成效,在做网络舆情课题的时候,指导老师给推荐了《互动仪式链》,用这个理论解释网络舆情的情感生成,又自己读了《舆论》,还有传播学的教材,恰好那段时间回顾了福柯的《疯癫与文明》,就会想到,网民的激烈情绪可能也是通过界限划分来确立自己理性的过程,后来随着课题资料的取和分析,们彻底丢掉了互动仪式链的理论框架,反而是以前看的福柯等人让从另一个视角突破。




                                           

关于本专业的认知

社会学这个学科很神奇,你一开始会被它在洞悉社会上有别致眼光的魅力吸引,但你会慢慢感觉到它“致郁”,这种致郁在大二渐渐明显,我们开始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分层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套逻辑严密的规则里,整个社会的运行,不管是大众认识的刻板印象里“正常”或“不正常”,都有它自行的秩序,这种秩序是很难被打破的,社会分层告诉我们“阶层固化”,告诉我们“城乡教育资源差异”,这是确确实实存在的社会问题,甚至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结构里,改善是一条特别长的路;你也开始审视自己身上的问题,审视原生家庭带给你性格上的影响,发现自己的残缺;更多的是,我们会讨论更多社会事件、去触碰这个社会不如意的地方,这个时候就深刻感觉到,单凭我们的力量是多渺小。

但是说社会学神奇又在此,冯凯琳认为,社会学“致郁”了,又把治愈了,让我们更宽容地看待社会的差异性,和自己和解,和家庭和解,也懂得尊重身边每一个独特个体,包容别人。




                                         

如何调整心态

说到心态调整,冯凯琳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保研前期,是孤注一掷的,在面试前,一直害怕老师问的问题回答不上来。最后夏令营的面试,其实问题是会的,但听到问题的那一刹那,当场就懵掉,结束的时候所有答案都涌进脑海里。大家可以从身上看到的教训是,千万不要消极预设,从容不迫地准备,给自己多一点机会,相信自己。很焦虑的时候,梁老师告诉,每天早上起床,对着镜子说“你很棒!”可以增加自己的自信,后来在心情低谷的时候确实这样做,慢慢发现,可以悦纳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也变得更加自信。

从长期来讲,的保研过程还是很“励志”,因为是在系统开通前一天才收到中山给的补录offer,自此,5月到10月初接近半年的保研长跑才算划下句号。觉得,最后结果还算不错,就是因为“不放弃”,前期没有投夏令营,所以被理想学校拒绝的时候,是崩溃的,但那时夏令营快过完了,9月才来“补锅”,匆忙投了能投的北大和中大,所以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敢想、敢闯。9月的压力是最大的,身边同学都有着落了,只有一个人还在苦战,那时候特别没有信心,冯凯琳觉得最大支持的是的导师谢新华老师,彭远春、董海军两位老师,还有就是的舍友、好朋友们,以及何笑漪、杨芳瑛两位学姐,很多次要坚持不下去了,他们和“你再试试”。

冯凯琳认为,不论是保研还是找工作,还是做其他事,敢想敢做和永不放弃是我们自己首先要坚持的,其次,陪伴很重要,我们不能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一定要去寻求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让自己变得能量满满。




                                          

 关于保研的建议

冯凯琳认为,保研首先是踏踏实实,不要想着找捷径。上课好好做笔记,定时整理知识脉络,对所学有了然于心的把握,把基础打好。常用的方法是做知识导图,这样记忆很快捷,也不会漏掉知识点,就像社会心理学说的“图式”,我们在考试前要做的是把图式建立好,而且对里面的内容最大理解,有自己的思考,这样不管考什么都能应对自如。

其次,阅读。经典阅读很重要。人文社科其实不应该有壁垒,社会学哲学文学什么书都可以读,看书的方法有很多,武大推崇的是经典阅读训练,也就是沿着社会学的脉络读下来,而比较喜欢的是自由读,比如看《第二性》,看完觉得不过瘾,又继续福柯的《性经验史》,看完这本书又把福柯其他书找出来看,期间别人又给推了其他书,会在看完福柯之后看他们推荐的书。最近田孟老师也和说,本科期间看书不要精读,不然会浪费很多时间,先积累读书量,选好的再读。

保研夏令营三件宝:简历、自我陈述、专业知识,准备越早、越充分越好。

一、要在大三下学期开始把这几年所学整理框架系统复习,最好5月前,你要对这个学科的知识脉络以及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了如指掌,做到别人问一个词,你都能有条理说出来;

二、对你自己的经历做一次梳理,包括你从大一入学参加过什么比较大的实践活动、比赛,你做过的课题,请完完整整理出来,做好简历,然后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三,搜索目标院校招生信息,根据院校往常的通知发布、材料提交、面试形式和时间,提前1个月整理目标院校需要的材料,你要了解这些学校的研究方向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学生,他的培养模式与我是否契合,没有必要为了牌子选择和自己理念和兴趣取向相悖的学校。把自己的目标限定在3-4个学校,多了精力不足,少了很容易没有保底,孤注一掷在保研初期不可取,也容易让自己战线拖到九月。




                                            

 选择人类学的原因

人类学是比较温柔的文化社会学,冯凯琳认为是对自我兴趣和能力的认知让选择人类学。

第一次与人类学接触是大二上学期黄娟老师给我们上的通识课“文化人类学”,课堂上接触了摩梭人的走婚、殖民地土著独特的习俗……

一直以来对各个地方的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手工艺特别感兴趣,去看这个世界除了之外别人的生活,看世间百态,是一件一直很想做的事。一个社会的变迁是需要有人记录下来的,每个地方的文化都是值得被大家尊重的,前提是有人能系统地讲述这里生活的人的价值和故事,就想做这样的人。

这四年给最深最直接影响的还是的导师谢老师,谢老师的研究方向是文化人类学,她也是给我们讲“质性研究方法”的老师,质性研究是从人类学中发展完善的,冯凯琳觉得难讲清到底喜欢质性研究还是喜欢人类学,在申请中山大学推免的时候,他们要求发送材料以申请学科—姓名的格式命名,上官网查了社会学的老师,但他们很少做想做的文化研究或者是婚姻家庭研究,刚好冯凯琳学了质性研究方法没多久,又看了几本人类学的书,心里就有个声音和说:“去人类学吧!”于是她就把材料命名成人类学。

冯凯琳也不后悔这个一时脑热的选择,相反,觉得是有股无形的力量在推着往适合的方向走,现在想来,社会学的主流方向就是做实证研究,这种喜欢到处跑的未必能长期囿于一室做数据处理,反而是人类学,有时候会想,可能之前走的路就是为了这一刻,真的从头到脚都是为人类学量身订造的。

                                               

 热心支教服务社会

冯凯琳一开始想去支教是抱着改善教育资源地域差异的想法去的,但是后来发现那里的孩子并不是我们刻板印象中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他们可能是留守儿童,可能家庭环境不那么富裕,但他们很上进、很积极,反而我觉得是他们的纯真和善良打动了我,把治愈了。她觉得我们应该谦卑地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从孩子们的身上学习什么,彼此温暖共同成长。

冯凯琳认为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我们的性格或多或少因为成长经历和原生家庭有所残缺,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是心灵的“弱势群体”。我们想变成一个温暖的人,我们的温暖除了从我们自己身上散发出去的,更多的是从身边的人那里得到的。




                                            

对恋爱的看法

冯凯琳大学也谈过很幸福的恋爱,虽然因为现实原因分开,但是那个男孩子的踏实上进,给很深的影响,而且他让冯凯琳相信,纯粹和理想主义是存在的,只是有时候,理想主义也需要务实。

谈恋爱和学习自然也有冲突,大二大三开始慢慢把重心放在处理关系上,学习也有很大懈怠,所以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平衡感情和事业。

冯凯琳认为一段理想的关系是,彼此尊重对方的追求,能及时沟通,互相理解难处,相互包容。当然,我们都是学生的时候,要多给对方空间,先要建立起自我,再去爱人,不能把自己所有的寄托都放在恋人身上,我们自己要有自己的性格、想法和爱好,要处理好学业,然后再谈情说爱,和对方共同成长。

                                        

给学弟学妹的话

第一段是蔡元培先生在北大开学典礼上的演讲。“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第二段是颜敏老师写在黑板上的陈寅恪先生的话。“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最后一段,是张载的话,与大家共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我们会在为人民谋幸福的路上再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