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上午9点至12点,在校本部升华后楼十楼和谐阁,一场关于十九大报告精神的专家与学生对谈会正在热烈举行。主讲专家是著名政治学家、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浦兴祖教授,我院院党委书记刘迪、副院长姜国俊,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晓林,以及来自本校、湖南大学和湖南师大的近百名师生参加了对谈会。
对谈会一开始就在气氛热烈、坦诚交流的一问一答形式中展开。浦兴祖老师首先表示,自己作为一名扎根学术研究数十年的政治学人,对博大精深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也只是有了一些初步的学习和理解,很高兴有机会和中南大学等湖南高校的青年学子交流,并欢迎同学们先直接发问,然后他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探讨。同学们纷纷举手提问,涉及十九大报告的多方面内容。
比如,为什么十九大报告用“极不平凡”的字眼来总结十八大以来五年的成就?为什么十九大要提出新时代的概念?新时代的“新”有什么依据和内涵?新时代的党建有什么新思路和新特点?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有什么优势?如何更好地加强监督,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表述比较长,为什么不直接简化表述为习近平思想?党的领导和多元化社会的事实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未来中国的农村改革有什么促进意义?等等。
浦兴祖教授耐心细致又满怀激情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他指出,如何总结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成就,是很有讲究的,从习近平同志“7.26”讲话所用的“很不平凡”到十九大报告所用的“极不平凡”,一字之变,体现了我们党对过去五年成就更坚定的自信。他对新时代的内涵和依据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指出新时代的属性定位,不是走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后的又一新时代,而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时代内的一个中观层面的新时代,并认为提出新时代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他认为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党建新思路,旗帜鲜明地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而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他指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最大优势就是执政党和党中央有权威,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与此同时又如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坚持“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以避免出现权力缺乏监督而导致的一些问题。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深化标本兼治,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持续胜利,作为唯一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和国家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长治久安。
关于为什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直接简化表述为习近平思想的问题,浦兴祖教授指出,任何新时代都需要一个适合这个新时代的新思想作为指导,也必然会水到渠成地形成这样一个新思想。新思想是为了回答新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修改时加上了“习近平”的前缀。这是我们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新时代的新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表述确实比较长,正如当初提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那样。而后来我们简化为邓小平理论。浦教授个人认为,经过一个时期,在条件成熟时机合适的情况下,也有简化表述的可能。关于党的领导和多元化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他指出,党领导一切是我国人民做出的历史性选择和我们的政治优势,多元化社会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关键是要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将二者对立起来。党的领导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让党、国家和社会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逐步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关于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和合署的问题,浦兴祖教授认为这能避免机构上的重复设置,但不是指所有的机构。至于合并或合署后如何有效保证人大监督,这还需在实践中和理论上进行探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意义的问题,他坦率地说,自己对这个问题没有专门的研究,因此不能没有依据地随便回应,他本人会后将去了解和学习。
最后,浦兴祖教授分四个部分“宣告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加强新党建”“新时代确立新思想”,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诠释了十九大精神的内在逻辑。他还勉励青年学生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加倍努力学习,以备毕业后为实现中国梦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对谈会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仍然聚拢在浦老师身边,继续交流自己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浦老师还和同学们分享了独具特色的“3 层面12 字”的教学思想,即本科生要“夯实基础,操练思维,感受实际”,硕士生要“拓展基础,操练思维,学会研究”,博士生要“依托基础,操练思维,潜心学术”。不少同学表示,这种专家和同学们对谈的形式,让自己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变得更加生动起来、更加鲜活起来、更加立体起来,也让自己对大学求学和治学的感受和体会更加直观、更有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