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

把人民装进心里:中南大学“乡情乡韵”社会实践团在柿树岭村开启民生课堂

发布时间:2025-07-16    作者:徐芸菲    来源:     浏览次数:

民生,是国家肌理中最温柔也最坚韧的纤维。盛夏七月,阳光洒落在广袤田畴之上,稻香微动,蝉声如织。7月2日-14日,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乡情乡韵”社会实践团走进岳阳市君山区许市镇柿树岭村,在柿树岭村党支部书记殷盛华与村委会主任江举鹏的引导下,开启了一场贴近土地、贴近人民的民生课堂。

一站式服务,托起村民烟火生活的“小确幸”

走进柿树岭村委会,一座“小而全”的便民服务体系映入眼帘。农资供应、快递寄取、金融保险、行政盖章等日常所需,在这里被巧妙整合,构筑起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七点钟就开门,很多农户六点多就下地干活,回来顺路取个快递、盖个章,不能让他们白跑一趟。”村干部的一句朴实话语,道出了对民生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担当。一站式服务站不仅是群众事务的集中办理地,更是村民生活的“温情驿站”。正如殷盛华书记所说:“村干部就是要实实在在地做工作,守好老百姓的生活线。”他的话语坚定又温柔,像村口缓缓升起的阳光,照进了青年学子的心中。

一颗脐橙,串联起乡村振兴的希望与温度

走进许市脐橙产业园,漫山遍野的脐橙树在夏风中摇曳,一颗颗尚未成熟的果实,如绿色的期许,沉甸甸地挂在枝头。江举鹏主任向实践团娓娓道来柿树岭村的农业转型之路:“以前村里种的是橘子,但没特色,市场也不好。后来我们反复商议,结合土壤气候和农户意愿,决定打造属于湖南自己的‘金字招牌’——许市脐橙。”

这并非简单的品种更替,而是一场关于农业现代化、地方品牌塑造和可持续就业的深思熟虑。江主任望着枝头的青果感慨道:“现在农村劳动力少,尤其青壮年外出多,但脐橙种植管理并不重体力,还能让不少留守老人也有事做、有钱赚。”他一句话道出许市脐橙的民生价值,不仅是种植经济,更是兜住民生、照见温情的希望之树。

一句问候,守住民生最柔软的底色

在柿树岭村,民生不仅写在台账上,更融在日常里。殷盛华书记凭一张卫星地图,便能对村中住户的分布、基本生活状况如数家珍;而在村落街道上行走时,每当有村民路过,他与他们自然问候、寒暄几句,如久别重逢的亲人,也似早已熟悉的邻里。这些不经意的片段,让实践团成员切身体会到:民生的意义,不仅在于“有”,更在于“暖”。

一场民生课堂,唤醒学科初心与社会关怀

中南大学“乡情乡韵”社会实践团此次深入乡村,不仅是一次下沉式调研,更是一场关于“民生何以为本”的现实课堂。学子们在脐橙枝头的绿意中看到了产业转型的深远逻辑,也在服务窗口前的晨光中读懂了民生治理的具体细节。这片田野、这座村庄,仿佛是一间没有围墙的社会学课堂,让青年学子们真切感受到,理论的力量,唯有在泥土中才能开出最朴素而深情的花。

“以百姓之心为心,以万家灯火为念。”或许正是这份将人民装进心里的质朴初心,让柿树岭村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走得稳、走得远;也让中南大学的青年学子,在现实与学术的交织中,找到了将知识服务社会的方向与信念。

(一审:梁慧 二审:徐立坤 三审:耿贵斌)




上一篇:中南大学“掌上寻光·青禾逐光”团队赴新化县调研乡村儿童网络使用现状
下一篇:中南大学“瑶智农兴”实践团深入江华瑶乡,在泥土与数据间写下青春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