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热点新闻
2024-11-05
11月2日下午4时,学院党委书记杨旭东、院长许源源、院党委副书记耿贵斌...
最新公告
2024-11-01
      根据《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关于对中南大学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
党建动态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动态 >> 正文

我院社会工作硕士生党支部开展“书香校园”阅读分享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2-04-25    作者:蒋娜    来源:     浏览次数:


为迎接第27个世界读书日,422日上午,我院社会工作硕士生党支部在公管楼401开展了“书香校园”阅读分享主题党日活动。活动由支部副书记杨家炜主持,支部书记李春玲和近20名党员参加了活动。

杨邱怡首先介绍了她近期近期阅读的六本书目,并着重分享了《中国人的行动逻辑》这本书。她说,这本书列举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和行为,引用了很多经典书籍的文本,深刻剖析了背后的逻辑,兼具趣味性和学术性。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明白了每个人的行为和语言,都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动因,更加理解大家的行动逻辑,从而能不去过分苛责他人的特定行为。这本书也给她带来了几点反思。首先结合专业学习来看,我们平时做问卷调查时,虽然尽可能想获得人们最真实的想法,但是我们的调查对象可能会表现为“言行不一”。其次,我们作为这个社会环境中的人,要收起认为自己能撬动社会规则的鲁莽和狂妄,同时,也不能因为“社会大环境”和“人人都遵守”就把自己和无力感捆绑在一起,我们可以从自身和身边亲近的朋友中去寻找改变的力量。

 

 

杨柳主要分享了阿图•葛文德的《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以及罗伯特•戴伯德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两本书。就《最好的告别》来说,作者选择了常人往往不愿意或是不敢面对的话题——衰老与死亡,梳理了美国社会养老的方方面面,呈现医学对晚期老年人的不恰当处置,如只注重安全而忽视了心理关怀,忽视了老年人对独立自主、有意义生活的追求与渴望。书中讲了医学的局限,但也揭示了人们如何快乐、健康、自主和有尊严的活到生命终点,如善终服务、辅助生活等观点也可以为我国的养老问题提供启迪。我们的医生不应只是看病专家,更要关心和重视老年人的心理与精神健康,将老年人看作是“人”而非“病人”,多元力量共同协助,促使老年人能够“好好活到终点”。《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讲的是一只突然抑郁的蛤蟆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了心理咨询师苍鹭,并开始了10次的心理咨询,在咨询中不断剖析蛤蟆先生的童年生活、性格形成和负面情绪等,最终得到了真正的成长:蛤蟆先生看待生活的心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能够正确认识和接纳自我、独立思考与自主决定。正如蛤蟆先生所说:“我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当一个成年人呢?”也许这个答案需要我们自己在生活中慢慢经历、慢慢领悟。

丁屹墀分享了《学会提问》这本书,她指出这是一本批判性思维的入门导读,但并不是像她之前理解的那样是针对现象学习提问的书,而是给出一些建议,让读者学会针对日常生活或者政策宣言、学术发布等进行批判性思考的书籍。在前几章先提出两种思维模式:淘金式思维和海绵式思维。继而提出完整的论证应该是由论题、理由、证据和结论组成。在后面的部分就是围绕这几个部分分别描述一些我们常见的思维陷阱和论证误。最后指出我们应该破除的一些常见的干扰批判性思维的障碍。但这本书因为只是导论级,所以对具体的论证过程和操作方法没有进一步进行描述,但是读完这本书可以结合《写作是门手藝》读,就可以将思维模式和写作操作结合起来。

马力分享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在人生这样的选择困境中,成年人做事要考虑后果,你做了什么样的选择,就代表你准备过什么样的生活和承担相对的责任,相对于爱情来说,家庭和社会责任也许更重要,所以记住那句话“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

最后,支部书记李春玲老师对本次主题党日活动进行了总结。她对本次主题党日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认为同志们读书有思考、有建议、充分联系实际,做到了入脑入心,同时认为分享是一个不断回顾和思考的过程,鼓励其他同志要抓住分享机会多锻炼。其次,李老师表示自己很爱读书并跟大家分享了两点读书心得:一是“好读书,不求甚解”,阅读要不在乎一时得失,持续不断的阅读和思考可以提升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二是读书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可以帮助自己形成独立和完整的人格,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在面对人生的诸多困难和挑战时,可以通过阅读汲取他人的智慧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