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学术讲座 / 正文

从机构救助到家庭干预:我国流浪儿童救助政策变迁与服务创新

发布时间:2018-03-11    作者:冯元    来源:本部升华后楼10楼和谐阁     浏览次数:

儿童流浪是近40年来我国十分突出的社会现象,2003-2011年我国流浪儿童每年约有15万人。他们因临时或长期处于无人监护和保护的不利处境,面临权益受损和社会化阻滞等风险。因而我国政府长期将其作为重点儿童福利对象,并于1995年开始实施专门性机构救助,但2003年以前收容遣送时期主要是控制性与救济性救助为导向,此后才转向保护性与福利性救助。2012-2013年启动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与“进校园”专项行动,直接消减了流浪儿童数量。近年来随着困境儿童整合性保护成为民生政策议题,流浪儿童救助也由机构救助转向家庭干预,其功能与角色将在新时代迎来更大的转型创新。




上一篇:社会前沿论坛:现代法治建设与传统文化——从摒弃到尊重
下一篇:博士后论坛:信息与心灵——从变化盲视看“解释鸿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