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广纳众议凝共识,铸优人才培养链——公共管理学院“苦练基本功,争做大先生”系列活动第五场开展

发布时间:2025-05-14    作者:李洁    来源:     浏览次数:

  

  为积极响应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的号召,5月14日下午,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院楼307举办“苦练基本功,争做大先生”系列活动第五场,聚焦社会学专业本科、硕士、博士培养方案的修改和优化展开专题研讨。学院副院长潘泽泉、董海军,系主任彭远春、副主任米莉、刘惠颖及社会学系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围绕培养方案初稿展开细致讨论。在此之前,社会学系教师已分赴北京、广州、南京三地,走访多所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汲取兄弟院校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数智化融合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本次专题研讨活动旨在通过对培养方案的深度探讨,形成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升社会学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本科生培养方案优化:夯实基础,融合创新,强化实践

 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优化环节,全系教师围绕“构建专业知识能力图谱、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促进AI与教学深度融合”展开热烈讨论。针对AI与教学融合,教师们提出可借鉴兄弟院校经验,引入AI辅助教学工具开发智能教学平台,如通过AI生成个性化教案、动态习题及教学视频,辅助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同时探索“AI+田野调查”模式,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社会现象,提升学生对数字工具的应用能力。



 研讨进一步提出,本科课程体系需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既要夯实社会学理论基础,又要强化跨学科融合与实践能力培养。例如,在课程设置中增设“人工智能通识课”“AI+建设课程”等前沿课程,整合社会学与社会工作、数据科学的知识模块,构建“理论-方法-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矩阵。同时,借鉴兄弟院校经验,适当扩大实习实践课程比重,通过“项目驱动学习”“案例教学”等方式,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社区服务等实际项目,推动“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场”深度联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专业认知、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们还建议建立“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通过学分选修模块、跨专业辅修等机制,满足学生差异化发展需求,培养兼具学术潜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

硕博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数智引领,贯通培养,跨界融合

在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研讨中,全系教师以“数智创新”理念为引领,强调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深度融入培养过程,推动社会学研究范式创新与高端人才培养。针对硕博培养,教师们提出构建“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打破学段壁垒,通过优化课程衔接,如开设本研贯通课程、设置跨阶段研究专题等,实施“学术阶梯计划”,引导学生从本科阶段参与教师课题,逐步过渡至硕士阶段独立开展专题研究,为博士阶段学术突破奠定基础。在学科融合方面,计划打通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既具备扎实社会学理论基础,又拥有专业社会工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多元需求。

本次培养方案修改专题研讨是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改革历程中的重要一步。通过此次研讨,社会学系进一步明确了“本科强基础、硕博重创新、全链条促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向,为构建科学系统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奠定了基础。未来,学院将以调研成果为指引,稳中求进,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科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

(一审:米莉  二审:岳忠强  三审:董海军)




上一篇:第四届“寻是杯”全国大学生公共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华中赛区)在我校举办
下一篇:中南大学“三区”项目添彩津市养老中心五一活动,共绘温暖夕阳画卷